满江红 杜鹃

恼杀行人,东风里、为谁啼血。
正青春未老,流莺方歇。
蝴蝶枕前颠倒梦,杏花枝上朦胧月。
问天涯、何事苦关情,思离别。
声一唤,肠千结。
闽岭外,江南陌。
正长堤杨柳,翠条堪折。
镇日叮咛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
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杜鹃》是宋代词人康与之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离别以及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具体介绍:

  1. 词人简介
  • 康与之,字伯可,又名叔闻,号退轩或顺庵,生于滑州(今河南滑县)。他是南渡后居住于嘉禾(今浙江嘉兴)的人。在南宋建炎初年,他上呈了“中兴十策”,得到了时人的高度重视。
  1. 创作背景
  • 《满江红·杜鹃》的创作背景与康之其他作品相似,都发生在南宋时期。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词人的情感尤为丰富且复杂,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个人对于国家、社会及个人命运的感慨。
  1. 诗词原文
    恼杀行人,东风里、为谁啼血。正青春未老,流莺方歇。蝴蝶枕前颠倒梦,杏花枝上朦胧月。问天涯、何事苦关情,思离别。声一唤,肠千结。闽岭外,江南陌。正长堤杨柳,翠条堪折。

  2. 诗词鉴赏

  • 《满江红·杜鹃》以杜鹃鸟为引子,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词中的“恼杀行人,东风里、为谁啼血”描绘了杜鹃鸟在春风中悲鸣,仿佛为离别之人哀泣,情感凄婉。
  •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一种既含蓄又深刻的美感。词中的“蝴蝶”和“杏花”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更是情感的象征,象征着美好但短暂的事物和即将到来的别离。

《满江红·杜鹃》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情感色彩的诗词。它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作品,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对生活和人性有更深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