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声伯窗前孤桐

只期翠影在窗栊,岂谓年馀到碧空。
自笑襟期惟我似,饱谙霜雪与君同。
千岩夜月双溪外,一曲晚天横笛中。
且向幽斋伴清致,会看廊庙奏薰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惠声伯窗前孤桐》是宋朝诗人张九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张九成,字子韶,号无垢居士,祖籍开封,后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一位著名的宋代文学家和思想家,曾担任高宗绍兴的进士,官至权礼部侍郎兼侍讲。然而,因反对和议政策,他被贬职。
  • 文学成就:张九成著有《横浦先生文集》,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风格质朴而深沉。
  1. 诗词原文
  • 只期翠影在窗栊,岂谓年余到碧空。
  • 自笑襟期惟我似,饱谙霜雪与君同。
  • 千岩夜月双溪外,一曲晚天横笛中。
  • 且向幽斋伴清致,会看廊庙奏薰风。
  1. 诗词鉴赏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翠影”和“碧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色的向往以及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 情感表达:诗句透露出诗人对孤独与寂寞的感受,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精炼,意象鲜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1. 创作背景
  • 社会背景:张九成生活在北宋末期到南宋初期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对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个人遭遇:作为一位曾经受到重用但最终被贬的政治人物,张九成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宋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惠声伯窗前孤桐》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艺术价值: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成为宋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

张九成的创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政治理念,也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色和魅力。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张九成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领略到宋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