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 其二

枝枝方直绿参参,林叶疏红始见心。
却恐当时恶圆佞,结根遥向楚云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方竹其二》是宋代张咏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多面价值: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方竹其二》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竹子的形象和精神。诗中“枝枝方直绿参参,林叶疏红始见心”描绘了竹子刚劲挺拔的姿态和淡雅的色彩,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之美的深刻感悟。
  • 意境营造:张咏在诗中巧妙地运用意象,如“却恐当时恶圆佞,结根遥向楚云深”,不仅表达了对不真实之物的警惕,也寓意着正直与高洁的人生态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启示。
  1. 哲学价值
  • 刚直不阿:张咏通过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体现了作者本人刚直的性格特点。他的一生在政治上以刚毅著称,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这与诗中竹子的形象相辅相成,共同展示了一种不畏艰难、坚持原则的精神风貌。
  • 超然物外:诗中的“结根遥向楚云深”也隐喻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在政治斗争中经历波折后,他选择了一种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这体现了道家的隐逸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1. 历史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环境。张咏所处的时代,朝廷内外权力斗争激烈,政治腐败现象严重,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通过对竹子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
  • 影响后世:张咏的这首诗因其简洁而深刻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被后人广泛传颂。其影响力远不止于诗歌本身,更是一种文化和道德力量的传播,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方竹其二》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反映作者人格魅力和时代精神的画作。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处世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