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非缘境静非禅,物物前尘现四天。
此地筌蹄求妙论,有时璎络献诸仙。
欲梅泉石多秋思,过夏松篁聒昼眠。
一个攒眉招不至,劳师香火漏沈莲。
留题玉泉山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题玉泉山堂》是由宋代的张伯玉所作。
张伯玉,字公达,北宋时期建州建安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其诗作以豪放洒脱著称,尤擅长饮酒,有“张百杯”或“张百篇”之称。他的《留题玉泉山堂》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更展示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留题玉泉山堂》全文如下: 动非缘境静非禅,物物前尘现四天。 此地筌蹄求妙论,有时璎络献诸仙。 欲梅泉石多秋思,过夏松篁聒昼眠。 一个攒眉招不至,劳师香火漏沈莲。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和作者内心的感受。首句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既不是因外界景物而动,也不是因心境平静而静。次句揭示了万物皆显前尘世事,显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第三句则通过“筌蹄”和“璎络”两种比喻,展现了对知识的追求与宗教仪式的场景。第四句反映了诗人在秋天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夏天在松树林中的闲适生活。第五句则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担心自己的学问无法得到传承。最后,诗人感叹无法聚集众人,只能徒劳地烧香拜佛。
《留题玉泉山堂》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诗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还体现了他们对于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