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婆庙二首 其二

海水有枯竭,乔松易摧折。
高名万古存,地志书英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救婆庙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张侃所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描述了海水有枯竭与乔松易摧折的景象,并表达了对那些高名永存、被地志书铭记的英雄们的敬意。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张侃(1092年—1168年),字天锡,一字谦之,自号东山居士,祖籍洛阳,南渡后徙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南宋时期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等合称南宋“永嘉四大家”。
  1. 诗歌原文
    海水有枯竭,乔松易摧折。
    高名万古存,地志书英烈。

  2. 诗句赏析

  • 海水有枯竭,乔松易摧折:这里以海水的枯竭和乔松的易摧折来比喻英雄人物的脆弱与无常。海水的枯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而乔松易摧折断表了英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短暂和脆弱。
  • 高名万古存,地志书英烈:这句诗表达了英雄人物虽然已经逝去,但他们的高名和英勇事迹却永远流传,被后世所铭记。这里的“高名万古存”意味着英雄人物的伟大形象将永远被记住,而“地志书英烈”则强调他们的事迹被记录在地志书中,成为了永恒的记忆。

张侃的《救婆庙二首·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历史的诗歌。通过对海水与乔松的描写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