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韵酬谢

得失无常所未论,相辉辈行几人存。
小山政自惭为弟,老瓦何期饮到孙。
橘盎且还诸老乐,梅花尤是丈人尊。
向谁谓我翻公案,持向风流觅一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韵酬谢》由南宋诗人张埴创作,是一首展现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交织的七律。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和心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埴(1259年—?),字养直,号泸滨,吉水人(今属江西省)。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被时人称赞为“理宗开庆元年赵葵为江东西安抚使欲荐之不就”。他著有《情性集》,已佚。
  1. 诗作原文
    得失无常所未论,相辉辈行几人存。
    小山政自惭为弟,老瓦何期饮到孙。
    橘盎且还诸老乐,梅花尤是丈人尊。
    向谁谓我翻公案,持向风流觅一樽。

  2. 诗意解析

  • 得失无常所未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得失无常的认识和感慨。
  • 相辉辈行几人存:暗示了同道中人或志同道合者的稀少。
  • 小山政自惭为弟:可能是指诗人自感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感到惭愧。
  • 老瓦何期饮到孙:暗指自己年事已高,未能享受某些乐趣。
  • 橘盎且还诸老乐:意指分享快乐给同辈,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乐观。
  • 梅花尤是丈人尊:梅花象征清高,这里可能是诗人自喻,表示自己在逆境中保持清高。
  • 向谁谓我翻公案:询问谁能理解自己的境遇,反映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 持向风流觅一樽:在风雅中寻找慰藉,体现了诗人追求文化生活的态度。
  1. 历史背景
  • 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尖锐,文人往往在这样的背景下抒发感慨。张埴的《奉韵酬谢》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绪和社会状态。

《奉韵酬谢》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反映宋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