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湖山 其二

今朝二供亦相宜,眼底忘忧粲是诗。
有恨春风不相待,山林著在日长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夏湖山·其二》是一首宋代的文学作品,作者是张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具体地分析:

  1. 诗歌原文:今朝二供亦相宜,眼底忘忧粲是诗。有恨春风不相待,山林著在日长时。

  2. 作者简介:张埴(995年-1067年),字文潜,号南湖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但自幼对诗词歌赋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文学作品大多涉及山水田园之景,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题,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文人情怀。

  3.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春末夏初的季节,独自欣赏着眼前的湖光山色,心情愉悦而略带些许遗憾。这种情绪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4. 艺术特色:张埴的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诗中的“今朝二供亦相宜,眼底忘忧粲是诗”一句,通过“二供”这一日常用品与“眼底忘忧”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湖光山色中忘却了世俗烦恼,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而“有恨春风不相待,山林著在日长时”则表现了诗人对春风不待的遗憾以及对山林美景的留恋。

张埴的这首《初夏湖山·其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在面对自然时所展现出的独特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