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西昌严后山三教堂

高风吹断溪桥笑,几个庐山昏又晓。
新开图画白鸥江,螭吻摇鬐到云表。
长廊昼永茶烟青,参禅问道谈诗声。
苍头卓午汗交面,烹葵菹韭炊香粳。
中有轩轩秀眉宇,春日蓝田初过雨。
一幅纱巾三士衣,俨然方外家人主。
吾闻曾有奇鸢肩,亦闻曾有惊弥天。
又曾有与花三朵,聊复尔耳能千年。
谁信沙门头有发,谁信道士喉无结。
饭盂朝贮五山云,酒壶夕注沧海月。
此月濯濯乎初明,此云冉冉乎方生。
仓之无穷饮无竭,冁声大笑东风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西昌严后山三教堂》是宋代诗人张埴所作。下面,我们将从诗作的基本信息、内容分析以及历史与文化价值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作者简介
  • 张埴,字仲素,号东湖野老,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高远志向。
  • 在宋代文人中,张埴以其诗艺精湛著称,其作品流传甚广,对后世影响颇深。特别是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他的作品常常能够捕捉到大自然最微妙的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1. 诗作原文
    《寄题西昌严后山三教堂》全文如下:
    高风吹断溪桥笑,几个庐山昏又晓。
    新开图画白鸥江,螭吻摇鬐到云表。
    长廊昼永茶烟青,参禅问道谈诗声。
    苍头卓午汗交面,烹葵菹韭炊香粳。
    中有轩轩秀眉宇,春日蓝田初过雨。
    一幅纱巾三士衣,俨然方外家人主。
    吾闻曾有奇鸢肩,亦闻曾有惊弥天。
    又曾有与花三朵,聊复尔耳能千年。
    谁信沙门头有发,谁认道士喉无结。
    饭盂朝贮五山云,酒壶夕注沧海月。
    此月濯濯乎初明,此云冉冉乎方生。
    仓之无穷饮无竭,囅声大笑东风行。
  2. 诗歌赏析
  • 张埴的《寄题西昌严后山三教堂》,不仅描写了西昌严后山的自然美景,也表达了他对超然物外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长廊昼永茶烟青”一句,生动勾勒出一幅宁静雅致的生活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书院之中,感受着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 “吾闻曾有奇鸢肩,亦闻曾有惊弥天。”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神奇生物的惊奇和赞叹,体现了他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
  1. 历史背景
  • 宋代,尤其是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文人雅集之风盛行。这一时期的文人不仅注重诗歌的创作,更强调诗歌在表达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方面的功能。因此,许多文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作品具有更深的意蕴和更广泛的共鸣。
  1. 文化价值
  • 艺术成就:《寄题西昌严后山三教堂》作为一首优秀的宋诗,不仅在形式上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更在内容上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审美眼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张埴个人的代表作,更是宋代文人诗词创作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对于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文化的自信。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宋代文学的精神风貌,对于理解宋代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寄题西昌严后山三教堂》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示了张埴的艺术天赋和深邃的思想,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文化价值观。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是了解宋代文学魅力和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