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偶成寄幕下诸公

旷朗高天净,蝉鸣江汉秋。
川晴山历历,身远意悠悠。
落日惨行子,长风欺弊裘。
郡楼今夜月,应从庾公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途中偶成寄幕下诸公》是宋代张嵲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1. 原文赏析
  • 旷朗高天净,蝉鸣江汉秋: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宁静景象,天空高远无云,蝉声回荡在江汉之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 川晴山历历,身远意悠悠:这里通过视觉与感受的结合,展现了旅途中的山川景色及其带给作者的深远思绪。
  • 落日惨行子,长风欺弊裘:夕阳西下的景象以及长风凛冽的感受,进一步突出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 郡楼今夜月,应从庾公游:结尾处以明月寄托情思,暗示诗人希望与友人共赏月色,共叙友情。
  1. 作品背景
  • 《途中偶成寄幕下诸公》创作于宋代,具体年份虽未详,但可以推测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之后,此时张嵲调任唐州方城尉,后改房州司法参军,并在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期间所作。这一阶段,张嵲的仕途经历了不少挫折和磨砺,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1. 文学手法
  • 对比描写: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物情感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川晴山历历”,既描述了自然景观的清晰美好,又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 象征手法:诗中的明月、长风等元素,不仅仅是景物的描绘,更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月亮代表思念之情,长风则可能象征着旅途中的艰辛和挑战。

《途中偶成寄幕下诸公》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展示了作者张嵲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了解这些作品不仅能增加文化素养,还能深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