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公望入蜀

异世黄叔度,宗支刘辟疆。
相看不觉厌,此别讵能忘。
四海兵戈满,山川道路长。
去留无上策,分手鬓毛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赵公望入蜀》是一首反映宋代动荡时期社会状况和诗人情感的文学作品。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嵲所作,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和不舍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背景:诗人张嵲,字巨山,为湖北襄阳(今属湖北襄樊)人,生于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他早年曾担任过方城尉、房州司法参军等职,后被辟为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他的仕途经历表明了其对官场的涉足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2. 诗歌内容:在《送赵公望入蜀》中,诗人通过对赵公望即将入蜀的描写,传达出深深的离愁别绪。诗中的”异世黄叔度,宗支刘辟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既熟悉又陌生的复杂情感;”四海兵戈满,山川道路长”则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的社会环境,以及诗人对于未来路途的忧虑与不确定感。”去留无上策,分手鬓毛苍”更是凸显了诗人面对离别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3. 艺术特色:《送赵公望入蜀》作为张嵲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特色。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注重意境营造和情感抒发的艺术特征。该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还折射出了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使得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认知。

张嵲的《送赵公望入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动荡与变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