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郡斋夕坐

庐山解夏洪山去,自到山边叶已飘。
鸿雁影多怜塞近,交朋书少觉身遥。
屡游骑惯将军马,不饮还封道士瓢。
心忆清吟更岑寂,玉京谁与话寒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东郡斋夕坐》是宋朝诗人张弋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庐山的傍晚时分,通过自然景象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与特点:

  1. 诗词原文
    庐山解夏洪山去,自到山边叶已飘。
    鸿雁影多怜塞近,交朋书少觉身遥。
    屡游骑惯将军马,不饮还封道士瓢。
    心忆清吟更岑寂,玉京谁与话寒宵。

  2.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庐山解夏洪山去,自到山边叶已飘”展现了诗人站在庐山高处俯瞰四周,感受着秋天的气息与落叶的飘逸。这种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身体验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情感表达:通过“鸿雁影多怜塞近,交朋书少觉身遥”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由于书信往来稀少导致的孤单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人文气息,引人共鸣。
  • 生活感悟:诗中“屡游骑惯将军马,不饮还封道士瓢”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简朴无欲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闲适,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理解。
  1. 创作背景:据文献记载,《汉东郡斋夕坐》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动荡之中,而文人则更倾向于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张弋作为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通过《汉东郡斋夕坐》这一作品,既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追求。

《汉东郡斋夕坐》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更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