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冬书事

物色无容华,逆风利如剪。
晨兴心怅然,惜此岁华晚。
自古东流波,滔滔去无返。
计事须及时,咄哉行自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冬书事》是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张方平,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宋应天(今江苏苏州)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文学家,曾担任过多个重要的官职。在政治生涯中,张方平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包括西夏入犯时的对策等,这些都反映了他的远见和务实精神。他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关注。

  2. 诗作原文与注释:《暮冬书事》全文如下:
    物色无容华,逆风利如剪。 晨兴心怅然,惜此岁华晚。 自古东流波,滔滔去无返。 计事须及时,咄哉行自勉。

  3. 诗作翻译与赏析:这首诗的大意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物色无容华”意味着自然界的景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正如逆风使得剪刀般锋利一样。而“晨兴心怅然”描绘了诗人清晨起床时的心情,内心有些怅然若失。接下来两句“自古东流波,滔滔去无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感,认为像东流水一般的时光是无法挽回的。而“计事须及时”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形势的认识,提醒人们要把握时机,奋发向前。最后两句“咄哉行自勉”则是诗人对自己发出勉励,鼓励自己要有所作为,不断前行。

张方平的《暮冬书事》不仅在内容上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时间的感慨,还通过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