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过琴台怀古

周道积衰礼义坏,夫子咏歌沂泗滨。
宓君不齐宰单父,独推深诚仁此民。
弹琴燕坐澹无事,人不忍欺风化淳。
流光逝水二千年,我税征鞍来盘桓。
满屋清风气象古,绕台宿楚霜华寒。
缅怀德音竟谁嗣,挥酒洒空独长叹。
安得长官尽恺悌,编氓父子聊相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过琴台怀古》是宋代诗人张方平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描绘了周朝衰落、礼义败坏的情景,通过孔子咏歌沂水的故事表达了对仁德的推崇,以及对于风化淳朴的怀念。下面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张方平(1007年-1083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宋应天宋城人。他以诗文闻名,曾历任官职,包括昆山县知事、通判睦州等职。在西夏入侵的时期,他上平戎十策,后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职。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丰富了他的历史形象,使他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
  2. 诗歌原文
    周道积衰礼义坏,夫子咏歌沂泗滨。宓君不齐宰单父,独推深诚仁此民。弹琴燕坐澹无事,人不忍欺风化淳。流光逝水二千年,我税征鞍来盘桓。满屋清风气象古,绕台宿楚霜华寒。缅怀德音竟谁嗣,挥酒洒空独长叹。安得长官尽恺悌,编氓父子聊相欢。
  3.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礼义之变,展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以及作者对古代仁德文化的怀念之情。”周道积衰”、”礼义坏”这些词汇揭示了周朝衰落的史实,而”夫子咏歌沂水滨”则引用了孔子在沂水边吟咏的行为,强调了孔子对仁德的重视。”宓君不齐”和”独推深诚仁此民”进一步突出了孔子的高尚品德和对民众的深厚情感。”弹琴燕坐澹无事”展现了孔子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人不忍欺风化淳”反映了孔子教育下的淳朴民风。”流光逝水”则暗喻时光流逝,历史的变迁。”我税征鞍来盘桓”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现实的感慨。”满屋清风气象古,绕台宿楚霜华寒”描绘了古朴宁静的环境,”缅怀德音竟谁嗣,挥酒洒空独长叹”则是对古代仁德文化传承的无奈感叹。最后”安得长官尽恺悌,编氓父子聊相欢”寄托了诗人对于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4.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周道积衰”、“流光逝水”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达,也为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古代和现代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文的关怀。
  • 情感表达:诗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仁德文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对古代仁德文化的怀念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首诗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优秀传统,继续弘扬和传承这些美好的精神财富。
  1. 文化意义
  • 《秋过琴台怀古》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对于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通过对古代仁德文化的怀念和赞美,激励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这些优良传统,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秋过琴台怀古》不仅是一首表现了诗人对古代仁德文化的深刻怀念和思考的诗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和期许,对于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