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秧出陇蚕已丝,眼中一雨正垂垂。
农家辛苦渠能识,请诵周公七月诗。
喜雨呈安国 其二
介绍
《喜雨呈安国 其二》是宋代张栻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农民对雨水的期待和感激之情。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诗歌原文:早秧出陇蚕已丝,眼中一雨正垂垂。农家辛苦渠能识,请诵周公七月诗。
诗歌鉴赏: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雨滋润农田的画面。“早秧出陇蚕已丝”形象地描绘了春耕时节的景象,而“眼中一雨正垂垂”则表达了作者对即将到来的雨水的期待。诗中的“农家辛苦渠能识”反映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和尊重,而“请诵周公七月诗”则暗示了农民在丰收后会吟唱赞美自然的歌曲,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作者简介:张栻,字敬夫,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还是一位深受民众尊敬的政治家。
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苦。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们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人通过对春雨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以及对丰收的期望。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态度,勇敢面对挑战。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人通过对春雨的描写和农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未来丰收的信心。
写作特色: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将读者引入到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中,让人们感受到农民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风貌。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张栻作为一位学者和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人文关怀。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南宋时期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和变迁。
《喜雨呈安国 其二》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展示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