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掩杀城中群寇次传道韵

未复钱塘郡,先收铁瓮城。
妖星随月落,杀气逐参横。
已筑鲸鲵观,重新鼓角声。
大江应好在,流恨几时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官军掩杀城中群寇次传道韵》是宋朝诗人张纲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1. 诗歌原文
    未复钱塘郡,先收铁瓮城。
    妖星随月落,杀气逐参横。
    已筑鲸鲵观,重新鼓角声。
    大江应好在,流恨几时平。

  2. 作者简介

  • 张纲,字彦正,宋代润州丹阳人,曾入太学,三中首选,后因事与蔡京不合而遭排挤,被免职。他的文学成就和生平事迹都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1. 诗歌解析
  • “未复钱塘郡,先收铁瓮城”:此句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决心。钱塘郡和铁瓮城在历史上曾是宋王朝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中心,现在虽然已经沦陷,但诗人表达了收复的决心。
  • “妖星随月落,杀气逐参横”:这里的“妖星”和“杀气”象征战争的残酷和紧张氛围。月亮的落下象征着战争的结束或暂时平静,而“杀气”则预示着未来的冲突。
  • “已筑鲸鲵观,重新鼓角声”:这句话描述了重建防御设施和恢复战斗准备的情景。“鲸鲵观”和“鼓角声”都暗示了军事力量的存在和准备状态。
  • “大江应好在,流恨几时平”: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现状的不满。诗人希望大江能够恢复往日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的渴望。

《闻官军掩杀城中群寇次传道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战争结束的欣喜之情的作品,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