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弱翁挽诗二首 其二

仕路青霄逼,还家白发生。
一麾惊作梦,三径适幽情。
孰谓如兰契,先随逝水倾。
送君悽断处,烟雨暗铭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庄弱翁挽诗二首·其二》是一首宋代的词,作者是张纲。此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中历经坎坷,最终回归田园生活的情感变化和感慨。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词:

  1. 诗词原文
    仕路青霄逼,还家白发生。
    一麾惊作梦,三径适幽情。
    孰谓如兰契,先随逝水倾。
    送君悽断处,烟雨暗铭旌。

  2. 诗词解读

  • “仕路青霄逼”:描述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奋斗和努力,如同直冲云霄,充满雄心壮志。
  • “还家白发生”: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岁月流逝带来的白发增多,反映了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回顾和感慨。
  • “一麾惊作梦”:这里的“一麾”可能是指一种官职或使命,诗人在履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感到震惊,仿佛进入了一场梦境。
  • “三径适幽情”:描绘了诗人在返回家园后,选择了一条小路,这条小路适合他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 “孰谓如兰契”:这里的“如兰”比喻为美好的事物,诗人认为之前与官场的缘分就像兰花一样美好,而现在却随着逝去的水一起消散。
  • “先随逝水倾”: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时光的不舍,好像水流一样逝去,无法挽回。
  • “送君悽断处”:描述了在送别朋友时的心情悲痛,这种情感达到了极致。
  • “烟雨暗铭旌”:在送别之际,烟雾和细雨模糊了视线,使得离别的场景更加凄凉和悲伤。
  1. 文学背景
  • 宋代的社会环境:宋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也是文人墨客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丰富背景。张纲作为宋代词人,其作品自然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心态。
  • 词的起源和发展: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张纲所处的宋代词坛,名家辈出,他的这首《庄弱翁挽诗二首·其二》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1. 艺术手法
  • 意境的营造:《庄弱翁挽诗二首·其二》通过细腻的描述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内心感受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
  • 情感的表现:张纲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从官场到田园的转变过程中的情感波动。从对权力的追求到对自然的向往,再到对生死离别的深刻感悟,这些情感的变迁被诗人以诗的形式细腻地刻画出来。
  1. 文学价值
  • 审美风格:张纲要通过这首简短的词,展示了自己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他的词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文化内涵:这首词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古代官场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张纲的《庄弱翁挽诗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变化的文学作品,更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美学特征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