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枢密生日五首 其三

衮衣廊庙孰推先,元老勋名自卓然。
忠概明堂尊一柱,神锋长剑倚中天。
定知辟国功归召,已见疏封地得燕。
相业蝉联应未艾,少翁家学似韦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枢密生日五首 其三”是宋代张纲的作品。下面将进行深入的探讨,包括诗歌原文、赏析与背景介绍:

  1. 诗歌原文
  • 诗句一:“衮衣廊庙孰推先,元老勋名自卓然。”
    这句话意味着在朝廷中,谁能比得上这位郑枢密?他的资历和功勋都是无人能及的。
  • 诗句二:“忠概明堂尊一柱,神锋长剑倚中天。”
    这句描述了郑枢密在朝廷中的地位如同一根坚固的支柱,而他那如神锋般锐利的长剑则高悬于中央天空,象征着其崇高的地位和不可动摇的权力。
  • 诗句三:“定知辟国功归召,已见疏封地得燕。”
    此句表达了对郑枢密功绩的认可,他为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已经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同时他的封地也如同燕子般得到了国家的赏赐。
  • 诗句四:“相业蝉联应未艾,少翁家学似韦贤。”
    这句话赞美了郑枢密的家族传统和学问,他的家学渊源深厚,与古代的贤者如韦贤相比肩。
  1. 赏析与背景
  • 文学价值:《郑枢密生日五首 其三》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还展现了诗人对郑枢密深厚的敬意和对其功绩的肯定。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刻的比喻,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精神面貌。
  •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政治领袖的期望和要求。通过对郑枢密的赞颂,诗人展示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德行、功绩的传统价值观,以及对国家忠诚和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
  • 历史背景:在宋朝这样一个重视儒学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郑枢密生日五首 其三》的创作不仅是对个人的一种赞颂,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诗中提到的“元老勋名”和“忠概”,这些都是宋朝士大夫阶层所追求的理想品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和政治成就的重视。

《郑枢密生日五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时代精神。通过欣赏和研究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个人品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