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子从赴成都倅

结束征鞍去欲奔,行行折柳送都门。
壮怀未用看双鬓,祖席何妨醉一尊。
玉局仙游成独往,草堂诗句与谁论。
悬知别乘风流处,醉倚红妆笑语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杜子从赴成都倅》是宋代诗人张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张纲简介:张纲,字彦正,一作彦政,晚号华阳老人。他生于宋润州丹阳,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物。在入太学后,三中首选,并在徽宗政和四年以上舍及第,特授太学官。张纲曾担任校书郎、论事与蔡京不合等职务。他的一生充满了丰富的经历和深刻的思考,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传颂的诗篇。
  1. 诗歌原文
    结束征鞍去欲奔,行行折柳送都门。壮怀未用看双鬓,祖席何妨醉一尊。玉局仙游成独往,草堂诗句与谁论。悬知别乘风流处,醉倚红妆笑语温。

  2. 诗意解析

  • 结束征鞍去欲奔:描述送行者急切的心情,想要立刻离开,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 行行折柳送都门:表达了送别时的不舍与依恋,折柳象征着离别,体现了古人对离别时的一种特殊情感。
  • 壮怀未用看双鬓:意味着壮志未酬,但已感到时光飞逝,担忧自己的双鬓因年华易逝而渐白。
  • 祖席何妨醉一尊:意指聚会的宴会上不妨畅饮,以此表达对友情和过往经历的珍视。
  • 玉局仙游成独往:暗示着某人如同仙人一般,独自离去,追求更高的境界或目标。
  • 草堂诗句与谁论:提到某人曾在草堂吟诗作赋,表达了对其才华的赞赏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 悬知别乘风流处:推测此人在未来定会在某个地方留下风采和传说,预示着其不凡的前程。
  • 醉倚红妆笑语温: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有人醉倚于温暖的红妆旁,伴随着柔和的笑容和温暖的话语。
  1. 作品意义
  • 文化价值:《送杜子从赴成都倅》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它通过简洁有力的文字,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
  • 历史意义:作为宋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1. 文学地位
  • 诗歌形式:这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遵循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格式和韵律规则,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 艺术特色: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却不失深度,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 后世影响
  • 文学价值: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 社会影响: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纲的《送杜子从赴成都倅》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精神世界,同时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和影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