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太挽词四首 其四

铭旌冉冉去飞扬,萧瑟西风泣画堂。
不见鱼轩辞绣毂,空馀鸾诰冷绡囊。
姓名自是标仙籍,环佩应知返帝乡。
尽把遗芳归史笔,会令千古独辉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国太挽词四首》是宋代词人张纲的作品,共四首,其中第四首为《郑国太挽词四首 其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张纲,字彦正,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金坛薛埠)人。他以直行己、正直立朝、静退高作为座右铭,被民众誉为“清官”典范,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清廉为政的精神。
  2. 诗歌原文
  • 铭旌冉冉去飞扬,萧瑟西风泣画堂。
  • 一夕萱堂事已非,百年遗范在丰碑。
  • 颁花玉殿春风暖,奉诏登楼夜漏移。
  • 罢宴已闻修故事,回班那复见新仪。
  • 貌燬栾栾棘,心伤蓼蓼莪。
  1. 诗歌赏析:《郑国太挽词四首》中,张纲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郑国太的生平和去世后的情景。诗中的“铭旌冉冉去飞扬”,形容郑国的灵柩缓缓离去的景象;“萧瑟西风泣画堂”则传达了诗人对郑国太逝世之地的哀思和怀念。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回顾和对其一生的评价,展现了词人的深情厚意和对逝者的崇高敬意。
  2. 作品影响:张纲的这组挽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清廉从政的期望,也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范例。
  3. 文化价值:通过对《郑国太挽词四首 其四》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郑国太挽词四首 其四》不仅是张纲文学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