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晋翁见寄

不见梁王旧吹台,年来愁眼向谁开。
求贤廊庙无虚日,报国涓尘自乏才。
直指漫能迎櫑具,永怀宁敢咏金罍。
相看鬓发霜千丈,自视文章水一杯。
晚岁可怜神气索,故人犹寄好诗来。
追还正始真堪喜,突过黄初岂易陪。
婉娈也知能度曲,葡萄应已酿新醅。
何时东阁容惊坐,一日那辞一百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苏晋翁见寄》是宋代张纲的一首著名作品。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广泛传颂,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感慨,也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的复杂面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不见梁王旧吹台,年来愁眼向谁开。
    求贤廊庙无虚日,报国涓尘自乏才。
    直指漫能迎櫑具,永怀宁敢咏金罍。
    相看鬓发霜千丈,自视文章水一杯。
    晚岁可怜神气索,故人犹寄好诗来。
    追还正始真堪喜,突过黄初岂易陪。
    婉娈也知能度曲,葡萄应已酿新醅。
    何时东阁容惊坐,一日那辞一百回。

  2. 诗人简介
    张纲(生卒年不详),字彦正,晚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人,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入太学后三中首选,徽宗政和四年以上舍及第,特授太学官,并曾担任校书郎、中书舍人等职。张纲在朝中多次上书论事,与蔡京不合后被排挤罢职。后来重回故位,并参与了国家重要的文化事务如《国朝会要》的编撰。晚年退隐,著有《华阳集》等作品传世。

  3. 诗作解析

  • 首联“不见梁王旧吹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概,暗喻自己虽身处高位却无法施展抱负的心情。
  • 颔联“求贤廊庙无虚日”:此句反映了诗人对治国理政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忧虑。
  • 颈联“直指漫能迎櫑具”:这里的“直指”可能是指直言不讳的态度,而“櫑具”则可能是某种象征,暗示即使拥有直言的勇气和能力,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也可能感到无助。
  • 尾联“葡萄应已酿新醅”:以葡萄酿酒作比喻,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无奈和孤独感,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清白正直品质的追求。
  1. 历史背景
    张纲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文人地位起伏不定的时代。他的诗作反映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政治态度,尤其是在政治风波中,许多文人都面临着抉择和困境。

  2. 艺术特色
    《次韵苏晋翁见寄》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地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环境的结合。诗中的意象鲜明,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追还正始真堪喜”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代的向往,也隐含了对现实政治的批评意味。

《次韵苏晋翁见寄》不仅是张纲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也是宋代文人群体共同心声的体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境遇的描述,展示了文人在政治动荡时期的苦闷与追求,以及他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通过欣赏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