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国衡

古寺凭崇冈,苍烟荫乔木。
攲斜屋鳞比,缭绕墙带束。
何人辟层轩,延客寄遐瞩。
醉赏菊坡下,客意岂在菊。
念昔居此地,名世尽儒服。
师旷贤多知,苍史圣重目。
台成竟谁游,事去不容局。
梁王高帝孙,名字亦不辱。
当时盛歌舞,肯使后人逐。
陈迹今故存,新池为谁绿。
感叹世上事,反覆如转烛。
请君听钟鱼,尚想吹紫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国衡》是宋朝诗人张纲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古寺、苍烟、倾斜的屋檐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对往日居所的回忆以及对过往文人雅士生活的怀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次韵国衡》原文如下:“古寺凭崇冈,苍烟荫乔木。攲斜屋鳞比,缭绕墙带束。何人辟层轩,延客寄遐瞩。醉赏菊坡下,客意岂在菊。”
  2. 诗作鉴赏:这首诗以“古寺”、“苍烟”开篇,勾勒出一幅静谧古朴的画面,随后通过“倾斜的屋檐”和“缭绕的围墙”等意象,增添了一丝动态美。最后两句“何人辟层轩,延客寄遐瞩;醉赏菊坡下,客意岂在菊”则是诗人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3. 创作背景:关于创作《次韵国衡》的具体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根据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回到故地时所作,或者是为了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创作的。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次韵国衡》成为了一首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作品。

《次韵国衡》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文化内涵的宋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现代人生活的一种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