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酌

一片秋天碧万寻,月华初上水沉沉。
遣愁不用先愁醉,更看清光到夜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夜酌》是一首描绘中秋之夜月色和酒会氛围的宋代诗歌,由宋代张耒所作。这首诗通过描写月亮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情绪,表达了对团圆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张耒,字文潜,号东村老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多以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为主,风格清新脱俗,语言流畅自然。他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2. 诗意赏析:《中秋夜酌》中的“一片秋天碧万寻,月华初上水沉沈”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秋夜画面,月光如水的倒影,给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遣愁不用先愁醉,更看清光到夜深”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烦恼,享受自然美的心态,反映出作者对和谐美好生活状态的追求。
  3.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宋诗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来抒发情感,同时也融入了酒会的欢聚气氛,增添了诗作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诗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秋色”、“月明”等,通过这些意象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然的理想世界。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处理方式使得诗作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
  4. 文化影响: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中秋夜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也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祥和的节日,这首诗通过描写中秋夜晚的美丽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传达了对家庭和睦和人间真情的珍视。

《中秋夜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宋代文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秋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