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宫墙官树秋,行人东去路悠悠。
祇应楼下邯郸路,亦有离人对此愁。
崇化寺三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崇化寺三首》是唐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组诗,共有三首,此为其中的第三首。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作者介绍:张耒,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人。少年时即以读书为志,才华横溢,有“口谈霸王略,锐气虹霓横”之誉。他的诗歌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
作品原文:零落宫墙官树秋,行人东去路悠悠。只应楼下邯郸路,亦有离人对此愁。
诗意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萧瑟的宫廷场景,宫墙旁的官树已显得零落凋零,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个人命运的孤独。行人向东而去,道路漫长且迷茫,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及对未知未来的担忧。最后一句“亦有离人对此愁”,则深化了这一主题,指出即便是在看似平静的地方,如邯郸路,也充满了离别和忧愁的气息。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情绪的交织,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悟。
创作背景:张耒生活在唐末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身处乱世之中,其诗歌往往反映出时代的沧桑巨变和个人的感慨。这首诗可能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宫廷和旅途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文学影响:张耒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崇化寺三首》中那种对国家和人生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交织的描绘,都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度。
张耒的《崇化寺三首》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文学作品,也是唐代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