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宛丘斗门

樯乌映高柳,晚泊近晴川。
野日离烟树,风霜断夕天。
牛羊知别堑,灯火认邻船。
独客归何晚,平芜远更连。
孤城飞鸟外,春水片帆前。
萧瑟孤征恨,更深独未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离宛丘斗门》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张耒的生平:张耒,字文潜,号东村居士,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出生于河南开封,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初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但始终坚持其文学理想,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樯乌映高柳,晚泊近晴川。野日离烟树,风霜断夕天。牛羊知别堑,灯火认邻船。独客归何晚,平芜远更连。孤城飞鸟外,春水片帆前。萧瑟孤征恨,更深独未眠。
  • 诗意解读:这首诗通过描绘晚泊时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意境。诗人用“樯乌映高柳”开篇,勾勒出一幅黄昏时分船只停靠在江边的画面;接着“野日离烟树”,描述天色渐晚,太阳与烟雾相交融的情景。全诗语言简练,情景交融,充分体现了张耒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风霜断夕天”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寒冷而清冷的氛围,使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笔下的孤独与落寞。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写晚泊时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自己旅途中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
  1. 文化影响
  • 历代评价:《离宛丘斗门》自张耒创作以来,受到后世文人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视为宋诗中的佳作之一。
  • 文化意义:此诗不仅展示了张耒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离宛丘斗门》不仅是张耒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