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纲既季宣王作,提剑挥呵天地廓。
朝来吉日差我马,夜视云汉忧民瘼。
桓桓方召执弓钺,蔼蔼申韩赐圭爵。
北驱猃狁走豺狼,南伐淮夷斩鲸鳄。
明堂车马走争先,清庙笙镛尸载乐。
岐阳大猎纪功伐,石鼓岩岩万夫凿。
千年兵火变朝市,后世纸笔传冥漠。
迹荒事远贵者寡,叹惜风霜日摧剥。
君诚嗜古更过我,易以瓦器尤奇卓。
满盘苍玉列我前,制古形奇异雕琢。
羲黄已亡巧伪起,采椽土木消纯朴。
何为获此上古器,经历万古遭搜掠。
寥寥墨翟骨已朽,尚有遗风传隐约。
又疑晏子矫齐俗,陶土抟泥从俭薄。
或云古者宗庙器,斥弃金玉先诚确。
是时此物参鼎俎,蒉桴土鼓诚为乐。
呜呼二物信奇绝,赖有吾徒与提握。
不然乌瓦与荒碑,坐见尘埃就零落。
瓦器易石鼓文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瓦器易石鼓文歌》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件古代乐器——石鼓,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古人智慧的赞美。
在诗中,李峤首先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古铜色的钟磬(石鼓),历经千年岁月,仍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石鼓的古老与珍贵。随后,诗人又以“何人传此声”作为过渡,引出了石鼓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诗人通过对石鼓声音的描写,进一步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石鼓作为古代乐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它们不仅是古代音乐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载体。诗人通过对石鼓声音的描绘,传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古人智慧的赞美。
李峤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石鼓与其他乐器进行对比,突显了石鼓的独特之处。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石鼓的价值和意义。
李峤以“谁复识遗音”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担忧和期待。他期望后人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化,使之得以延续和繁荣。
《瓦器易石鼓文歌》通过描绘一件古老的乐器——石鼓,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古人智慧的赞美。同时,这首诗也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