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
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
鹖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
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上陇先捋青,下陇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
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
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打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打麦》是北宋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杂言诗,通过描写农民的劳动场景以及他们的心理活动,深刻地反映了田家生计的艰辛和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懑。《打麦》不仅是一首诗,也是对中国古代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张舜民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收麦环境和劳动场面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诗中描述了四月太阳初升时,农民们开始一天的劳作,从上垅先捋取青穗到下垅麦已捆成束。这种对农活的详细描写,不仅展现了农民的辛勤与坚韧,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诗中流露出对不耕者饱食却还有余、力耕者无食被迫售粮的强烈对比,反映出作者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懑之情。
《打麦》不仅是对农民劳动场景的描述,更是对农民心理的深刻挖掘。诗中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等细节,展现了农民们在劳作中的辛劳与不易。尤其是“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一句,以打麦时的回声,写出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进一步强调了农民们的艰苦生活和对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
《打麦》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一定的特色。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极写麦子成熟的速度之快,如“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这种大胆的艺术处理方式,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此外,诗的结构跳跃动荡,但又不失章法可寻,这种独特的结构形式,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
《打麦》作为北宋诗人张舜民的一部重要作品,以其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主题思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通过对《打麦》的阅读和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状态,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