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次韵池袭父

小泊蘋香柳下矶,重逢佳节感年时。
束蒿偶作人形想,采药须供国手医。
江镜愿为明主监,楚菰愁赋逐臣词。
酒边听尽敲篷雨,数日淮南去未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午日次韵池袭父》是宋代诗人张蕴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词原文及翻译:《午日次韵池袭父》的原文如下:“小泊蘋香柳下矶,重逢佳节感年时。束蒿偶作人形想,采药须供国手医。江镜愿为明主监,楚菰愁赋逐臣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小船停靠在花香浓郁、柳树依傍的岩石旁边。诗中还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表达了对重逢佳节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忧虑。
  2. 作品风格与特色:《午日次韵池袭父》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传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同时,诗中的“小泊”、“重逢佳节”等词汇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怀旧之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感和文化气息。
  3. 历史背景与社会意义:《午日次韵池袭父》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诗人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状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宋代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之一。
  4. 文学价值与鉴赏:《午日次韵池袭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都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是欣赏古代诗词的美,更是了解宋代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5. 现代影响与传承:《午日次韵池袭父》在现代社会仍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许多学者和文人将其列为必读经典,作为学习和研究宋诗的重要资料。同时,这首诗也在各种文艺演出和教育领域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午日次韵池袭父》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还能够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