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题箕颍集后二首 其一

昔侍先君日,多令诵近诗。
尚知涂抹处,犹记唱酬时。
竟负经邦志,终为造物疑。
篇篇亲训释,字字念恩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出自《杜工部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763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标题: 敬题箕颍集后二首 其一
  2. 作者: 杜甫
  3. 内容概述:
  • 第一联:“我昔好学问”。杜甫自称他过去喜欢学习,渴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实现自己的志向。
  • 第二联:“晚节渐于诗”。“晚节”指的是晚年的生活和创作状态。杜甫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文学创作逐渐转向诗歌,特别是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诗篇。
  • 第三联:“如今只赋《征夫行》”。这表达了杜甫对自己无法继续参与政治、无法实现抱负的遗憾,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评。
  • 第四联:“男儿未展壮怀时”。这是杜甫对自己一生未能施展才华、未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感慨。
  1. 主题与思想:
  • 这首诗深刻体现了杜甫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关注。通过对“晚节”的反思,展现了他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和辛酸。
  • 诗中还体现了杜甫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通过“男儿未展壮怀时”表达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心。
  • 整首诗充满了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深刻思考。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有力,情感真挚深沉。杜甫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诗的结构清晰,前后呼应,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统一而富有张力的效果。
  • 意象丰富,富有象征意义。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征夫”、“壮怀”,这些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 它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杜甫诗歌的影响,从中汲取了灵感和力量。
  •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