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 将归操

水之深兮,可以方舟。
人之非兮,不可以同游。
斯人斯游,吾心之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韩愈的《琴操·将归操》是一篇描绘孔子周游列国时期,在前往赵国途中听闻窦鸣犊被赵简子杀害的消息后,感叹人生无常与政治腐败,而作此诗的作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对后世影响深远。韩愈主张文章应反映真实情况,反对浮夸和虚伪,其文风朴实严谨,语言生动有力。
  1. 诗歌原文
    狄之水兮风扬波,舟楫颠倒更相加,归来归来胡为斯)
    我将济兮,不得其由。乘其深兮,龙入我舟。
    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归兮归兮,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

  2. 诗歌解析

  • 起首:诗中开头四句描述了孔子在渡过狄水时听到窦鸣犊被杀的消息,表达了诗人对此事的震惊和感慨。
  • 转折:“我将济兮,不得其由。”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迷茫和无助,暗示了后来的政治挫折和人生困境。
  • 高潮:“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哉。”诗人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感到后悔和无奈。
  • 收结:“归兮归兮,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诗人通过反复强调回归的主题,表达了对政治黑暗和社会混乱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琴操·将归操》不仅展现了韩愈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政治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以及韩愈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创作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