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春挈家下湖庄 其一

去郭不三里,将家逾十年。
转添身散诞,况乃足蹁跹。
九叠春宜老,群芳晚更妍。
得闲无一事,倚杖看秋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深春挈家下湖庄》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作品,体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深春挈家下湖庄》通过描绘春天时节,诗人携家眷到湖庄游玩的场景,展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方式。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曹彦约的诗作常常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文人气质。

诗中“去郭不三里,将家逾十年”一句,表达了诗人离开都市喧嚣的居所已经多年,回归乡村的宁静生活。这种转变不仅是一种地理上的移动,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净化和升华。通过远离城市繁华,诗人得以在湖庄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真谛。这种选择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超脱,更是对精神世界的高度追求。

诗歌中的“转添身散诞,况乃足蹁跹”描述了诗人身体上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愉悦心情。这不仅仅是对身体状态的描述,更是对心灵状态的一种映射。诗人在湖庄的生活让他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这种放松不仅体现在身体上,更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上。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他诗作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九叠春宜老,群芳晚更妍”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短暂和美好。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珍惜的心情。这种情感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诗末“得闲无一事,倚杖看鞦韆”展示了诗人在闲暇之余享受简单快乐的场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喜爱,更揭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享受简单的幸福。

《深春挈家下湖庄》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佳作。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如何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值得欣赏,更值得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生活哲学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