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扁舟归自东,干戈满地路难通。
弟兄一榻聊相对,叔侄双头未许同。
峡入三游千丈险,水连西蜀百忧空。
家山桃李期堪数,共约花间酌晚风。
舟过三游洞知遂脱兵火矣喜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根据提供的链接内容,《舟过三游洞知遂脱兵火矣喜赋》是宋代诗人阳枋的作品,这首七言律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中侥幸逃脱的喜悦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作者简介:阳枋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无数的战争与变迁。他的诗歌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诗歌原文:
万里扁舟归自东,干戈满地路难通。
弟兄一榻聊相对,叔侄双头未许同。
峡入三游千丈险,水连西蜀百忧空。
家山桃李期堪数,共约花间酌晚风。诗歌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后的宁静景象。首句“万里扁舟归自东”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安全归来的情景,而“干戈满地路难通”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接下来两句“弟兄一榻聊相对,叔侄双头未许同”展现了战后人们渴望平静生活的心情。最后两句“峡入三游千丈险,水连西蜀百忧空”,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末元初,具体年份不详。当时正值南宋灭亡和元朝兴起之际,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阳枋能够写出这样一首表达胜利喜悦的诗歌,实属难得。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其次,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最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情感表达: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平安生活的向往,诗人传递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过去的感慨。
《舟过三游洞知遂脱兵火矣喜赋》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回忆,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动荡时代的人们如何在战火中寻找到生活的希望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