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当年欲请缨,孤踪今日尚飘萍。
尘埃易染羁容黑,气义难邀俗眼青。
冯客剑寒长自击,伯牙弦古欲谁听。
风云勇胆驰燕塞,社稷丹心望汉庭。
思入鹡原愁四散,梦驰莺谷涕双零。
客悰愿托诗情见,吟尽清宵卒未醒。
寄伯兄兼问子文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伯兄兼问子文 其二》是唐代文学家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作于唐贞元四年(788)初夏,诗人与友人子文相聚在苏州的盘门,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共四句,内容如下:
君到姑苏见,我今问阿谁。
吏官不贵贱,官职有高低。
未必读书达,宁称事上知。
犹沿古道侧,空手取鸣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和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整首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首诗中,“君到姑苏见,我今问阿谁”一句,诗人通过与友人的对话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他并不关心自己的官职高低贵贱,而是更加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内心世界。
“吏官不贵贱,官职有高低”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屑一顾。他认为无论官员的地位如何高贵,都不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应该注重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内在修养。
“未必读书达,宁称事上知”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道德的重视。他认为即使没有很高的学问水平,也不应该被世俗的名利所迷惑;只要能够做到尽心尽力为社会服务,就是真正的人才。
最后两句“犹沿古道侧,空手取鸣琴”,则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他喜欢沿着古老的道路行走,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不是物质上的富足和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