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余丞 相四首 其四

畴昔危疑日,尝为根本谋。
不缘公一语,谁识我深忧。
分阃因重见,忘言只对愁。
无穷千古意,有泪付东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余丞相四首·其四》是宋代诗人彭龟年的诗作。此诗通过描述与余丞相(即余玠)的交往,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友谊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下面将详细解析此诗的内容:

  1. 作者背景
  • 彭龟年(1035年-1106年),字子寿,江西丰城人。他是南宋初年的诗人、文学家。在宋朝时期,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1. 诗歌原文
    畴昔危疑日,尝为根本谋。
    不缘公一语,谁识我深忧。
    分阃因重见,忘言只对愁。
    无穷千古意,有泪付东流。

  2. 诗中意象解读

  • 畴昔危疑日:这里的“危疑”表达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机。
  • 尝为根本谋:指作者曾经为国家的根本利益出谋划策。
  • 不缘公一语:可能意味着如果没有君王的明示或支持,作者的努力可能不会被理解或认可。
  • 谁识我深忧: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担忧,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 分阃因重见:“分阃”可能指的是地方官员的职责,“重见”表示再度被启用或得到重新的认可。
  • 忘言只对愁:通过“忘言”,诗人可能试图以沉默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当前局势的担忧,而这种担忧无法用言语来完全表达。
  • 无穷千古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担忧,认为国家的兴衰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命运。
  • 有泪付东流: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努力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和哀伤。
  1. 诗歌主题分析
  •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政治局势的忧虑。通过回顾过去的合作和共同的目标,诗人强调了个人努力与国家大事之间的联系。
  1. 艺术特色
  • 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情景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他的思考深度。

《挽余丞相四首·其四》不仅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局势深感忧虑的诗篇,也是一首体现了诗人忠诚、智慧和责任感的作品。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宋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政治氛围,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角色和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