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酒非上策,忍醉乃真方。
长忆醒时悔,须减醉时狂。
送赵介之赴舂陵十首 其七
介绍
《送赵介之赴舂陵十首·其七》是宋代诗人彭龟年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彭龟年,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今属江西)人,宋理宗时宰相。他是南宋初期的著名政治家,历任多个要职,包括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曾因主张抗金而得罪皇帝,最终被贬谪至岭南。彭龟年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挫折,这也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情感。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精神。
诗句原文:
忍酒非上策,忍醉乃真方。 长忆醒时悔,须减醉时狂。诗句解析:
- 忍酒非上策: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饮酒的看法。他认为忍耐饮酒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醉酒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这里的“忍酒”意味着克制自己不喝酒,而“非上策”则表示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 忍醉乃真方:这句进一步强调了适度饮酒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适度地让自己醉倒,才能真正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这里的“真方”指的是真正的方式或方法,即通过醉酒来缓解压力和疲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提倡过度饮酒,而是鼓励在适当的范围内享受饮酒的乐趣。
- 长忆醒时悔:这句表达了作者在清醒状态下对自己的后悔之情。当他清醒时,常常感到遗憾和懊悔,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在饮酒方面的行为可能是错误的。这句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自我批评。
- 须减醉时狂:这句进一步强调了节制饮酒的必要性。认为在醉酒时应该减少放纵和疯狂的行为。这里的“狂”指的是过度放纵和失去理智的状态,与清醒时的自我反省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此诗的主题是对饮酒态度的思考和反思。通过对饮酒行为的描写和表达,揭示了诗人在面对酒精诱惑时的困惑和挣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认识和领悟。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思考。此外,还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情感表达:诗中的“忍酒非上策”和“忍醉乃真方”等句子体现了诗人对饮酒行为的思考和反思。他认识到,虽然忍耐饮酒不是最佳选择,但适度地让自己醉倒才能真正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也展示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探索。
社会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政治斗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在政治生涯中经历了多次挫折和打击。因此,他在诗歌中对饮酒的态度表现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感悟。
文化影响:《送赵介之赴舂陵十首·其七》不仅是彭龟年的代表作之一,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政治、人生的独到见解。这首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之一。
《送赵介之赴舂陵十首·其七》是一首反映作者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杰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政治智慧和个人品质,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及其对个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