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介之赴舂陵十首 其十

嫣然亭上雨,鉴止池边月。
人隔九疑山,何以慰愁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赵介之赴舂陵十首·其十》是宋代著名诗人彭龟年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解析:

  1. 诗人简介:彭龟年(1142—1206),字子寿,号止堂,临江军清江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曾从朱熹、张栻游学,并在孝宗乾道五年考取进士,授宜春尉。后累任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宁宗时拜吏部侍郎兼给事中。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 诗词原文:《送赵介之赴舂陵十首·其十》原文如下:“嫣然亭上雨,鉴止池边月。人隔九疑山,何以慰愁绝。”此诗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深深的祝福。
  3. 艺术特色:本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手法,语言优美而不失深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诗中的“亭上雨”与“池边月”分别象征着不同的情感氛围。亭上的雨增添了一份凄美,而池边的月则显得更加宁静而深远。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

在欣赏这首诗时,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例如,宋代的社会背景和文人心态为此类诗歌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而彭龟年作为当时的知名文人,其作品自然也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同时,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送赵介之赴舂陵十首·其十》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