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忠州使君八兄二首 其二

东阁如公不挽留,又飘征袖入西州。
四方谩说多奇士,千骑才教占上头。
那得长绳萦去棹,不堪淋雨助离愁。
长江自古常东注,莫遣仙舟得溯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忠州使君八兄二首 其二》是宋朝诗人曾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曾协,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字是同季,号云庄,南丰(今属江西省)人。曾协在宋朝的官场生涯中,曾通过科举考试但未被录取,后以门荫入仕,先后担任过长兴县丞、嵊县丞以及镇江、临安通判等职。在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他被任命为吉州知州,后来改任抚州知州,最终退休后知永州(今湖南零陵)。
  1. 诗词原文
    东阁如公不挽留,又飘征袖入西州。
    四方谩说多奇士,千骑才教占上头。
    那得长绳萦去棹,不堪淋雨助离愁。
    长江自古常东注,莫遣仙舟得溯流。

  2. 诗词解析

  • 邂逅江干不自期: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遇于江边却未能相约的情景,暗示了离别的情绪。”邂逅”意为偶然的相遇,而“江干”则是指江边的水边,这里可能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四方谩说多奇士:这里的“四方”指的是全国各地,而“多奇士”则是指在各地都有杰出的人才。诗人在这里可能感慨自己在朝廷中看到的都是些平庸之辈,真正有才能的人却不多见。
  • 那得长绳萦去棹:这句诗中的“长绳”象征着某种束缚或牵绊,而“萦去棹”则是指绳索绕着船桨,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不舍和无奈。
  • 长江自古常东注:“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都向东注入大海。这里诗人用长江的流向来比喻自己的去向,表达了一种对未知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 莫遣仙舟得溯流:“莫遣”意味着不要,而“仙舟”则是指神话中的神仙船,这里用来比喻那些能够逆流而上的人。诗人希望他们不要放弃自己的目标,继续前行。
  1. 创作背景
  • 曾协在这首作品中可能经历了某种政治变迁或人事变动,使他感到前途渺茫。这种心情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例如《送张忠州使君八兄二首》中的“东阁如公不挽留”,可能反映了他对朋友或上级的失望和不满。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江水、征袖、奇士、长绳、仙舟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无论是对友情的珍惜还是对现实的感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真挚的情感是诗歌感染力的重要来源。
  • 语言精炼:曾协的语言风格精炼而富有力度,每一个词语都经过精心的选择和打磨,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流畅且充满节奏感。
  1. 文学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南宋时期的政治环境和文人的生活状态。诗中的“四方”、“千骑”、“长绳”、“长江”等元素,都可以看作是当时社会风貌的缩影。
  • 体现个人情感:曾协在这首诗中抒发的个人情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友情和未来的复杂感受。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送张忠州使君八兄二首 其二》不仅是曾协个人的一次抒情之作,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缩影,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氛围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丰富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