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德履孚潜显,江汉仁风被迩遐。
已辅乾坤成化育,终符日月继光华。
和熹未寤还威柄,明德犹疏抑外家。
欲次徽音难仿佛,空馀流恨入哀笳。
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二首并进状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二首》是宋代曾巩的诗作,而非范纯仁的作品。该组诗共分为两组,每篇诗都有两首,分别是《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二首》和其对应的《进状》。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
作者简介: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号南丰居士,世称南丰先生,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的诗作以简洁明快、意蕴深远著称,尤擅长散文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品原文及注释:《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二首》的原文如下:“祖烈鹰扬终食冀,家声泉涌旧兴谯。人伦风化归三世,王室功劳属两朝。长信深严余羽卫,閟宫崇大列宗祧。衣冠藉藉谈遗事,不尽鸿名对永昭。”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太后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她在位期间所做出的贡献的认可和赞扬。
诗歌赏析:通过对《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二首》的赏析,可以看出曾巩在诗歌创作上的深厚功底和高超技艺。其中“山河德孚潜显着,江汉仁风被远近”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素养,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大义的深刻理解。
诗歌背景:该组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仁宗时期,曾巩作为大臣,见证了太皇太后在政治和家庭中的卓越表现。她的智慧、仁慈以及对国家的关怀,深深地影响了曾巩,使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这位伟大女性的敬意和怀念。
诗歌意义:这些诗歌不仅是对曾祖母的追忆,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记录和反思。通过对这些诗歌的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历史和文化,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国家和家族责任的认识。
《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已故太后怀念之情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历史深度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深厚的情感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