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学校废,师生无所依。
子来满橐书,璨璨璧与玑。
一字未得读,叩门忽言归。
怜子甚有志,事时与子违。
吾无一亩宫,留子为发挥。
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天下学校废,师生无所依。
子来满橐书,璨璨璧与玑。
一字未得读,叩门忽言归。
怜子甚有志,事时与子违。
吾无一亩宫,留子为发挥。
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
“《送钱生》是宋代诗人曾巩的诗词之一,原文表达了对学子的关爱和惋惜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生平: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其文学成就在宋代尤为突出,尤其以其散文著称于世。
诗词原文:天下学校废,师生无所依。子来满橐书,璨璨璧与玑。一字未得读,叩门忽言归。怜子甚有志,事时与子违。吾无一亩宫,留子为发挥。去矣善自立,毋使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学生满怀抱负却无法施展才华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教育荒废的现实状态。诗中的“天下学校废”一句,揭示了当时社会教育的衰退,而“一字未得读,叩门忽言归”则表达了学子们渴望知识的迫切心情和无奈。曾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学生的深深同情和不舍,同时也流露出对教育事业的忧虑和期望。
曾巩的《送钱生》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时代风貌、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部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