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其二

绕处无非湿,终年不识寒。
家饶安乐睡,市卖喜欢团。
倡女青芒屦,渔儿白布冠。
北人落南者,久亦自相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广州 其二》是陶弼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对往昔南海的回忆与如今滞留粤地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迁和时光流转的主题。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广州 其二》的作者是宋代的陶弼。陶弼生活在宋代,其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他的生平及其作品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关注和传颂。
  2. 诗歌原文:诗的原文如下:“曩忆谈南海,今成滞粤乡。楼台长作雨,风月不知霜。荷气生香浦,苔衣上蛎墙。双鬟荡舟女,犹是唤珠娘。”这些文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岭南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3.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在生活状态的感慨。通过对南海的回忆与当前滞留之地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从怀旧到现实转变的心理历程。诗人用“楼台长作雨”、“风月不知霜”等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物是人非之感。
  4. 写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诗人可能曾在南海地区有过较为频繁的交流和活动,因此对那里的风景、习俗和人物有较深的感触和记忆。
  5. 文化价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对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的深刻描写。通过对岭南地区风土人情的描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环境与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
  6. 赏析评析:读者可以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更深入地理解宋代及清代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同时,诗中的自然描写和人文情怀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审美体验和心灵共鸣。

《广州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幅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特色的画卷。通过对它的阅读与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及清代岭南地区的独特风貌,还可以深入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