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监场索之附海船归三山 其三

长料负山人不多,眼中今失两嵯峨。
非渠偶有夸娥力,如我太行王屋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监场索之附海船归三山》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曾丰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得到两座石山后,通过海上船只将它们运回故乡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曾丰,宋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世,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味。
  1. 诗句原文
    君今得我玉嶙峋,附搭东艘过七闽。
    且试挟山超海手,休为负石蹈河人。
  • “君今得我玉嶙峋,附搭东艘过七闽。”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获得石山的喜悦和兴奋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 “且试挟山超海手,休为负石蹈河人。”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决心和勇气,他不仅要用双手去抓住这座石山,还要用自己的决心和毅力去克服一切困难。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石山的描述和海上航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想象力。
  • 诗中的“君今得我玉嶙峋”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石山比作珍贵的玉石,既生动形象又富有诗意。
  • 最后两句,“且试挟山超海手,休为负石蹈河人。”更是表达了作者的决心和勇气,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监场索之附海船归三山 其三》不仅展示了曾丰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艺术才华,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这首诗不仅是曾丰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的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