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行叹

潾潾石间流,落落滩下石。
相因成悍崄,日夜更拒激。
化为百雷车,转入千丈碧。
推舟上磊砢,尽日不寻尺。
我行三伏中,正自涩如棘。
于时久不雨,阳炎剧炊炙。
溪流仅如线,但见沙渚赤。
逶迤呼蛇港,百步涉重碛。
迢迢神亭濑,奡荡无遗力。
此身诚不赀,此日良足惜。
胡为弃分阴,尽室寄艰阨。
长谣飞仙章,慷慨三叹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行叹》是宋代诗人程俱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溪流的激荡与曲折蜿蜒,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及内心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介绍:程俱(约1087年—1159年),字子美,一字伯美,号北郭野士,又号石门山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生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朝代的更迭,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
  2. 诗歌原文
  • 潾潾石间流,落落滩下石。相因成悍崄,日夜更拒激。化为百雷车,转入千丈碧。推舟上磊砢,尽日不寻尺。我行三伏中,正自涩如棘。于时久不雨,阳炎剧炊炙。溪流仅如线,
  1. 诗歌鉴赏
  • 自然景观的描写:在这首诗中,程俱通过生动的语言将溪流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潾潾石间流”形容溪水在石头之间的流动状态,“落落滩下石”则描述了滩石的形态和排列。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 内心情感的反映:诗中的“此身诚不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和珍惜,而“此日良足惜”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了时间宝贵,不可浪费的道理。
  • 社会背景的描述:诗中提到“此行三伏中”,暗示了当时正是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出行不便;同时,“久不雨,阳炎剧炊炙”则反映了当时的气候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环境。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时代背景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人民生活状况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1. 文化意义
  • 诗歌的价值:《溪行叹》作为一首抒情短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也是宋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
  • 艺术特色:程俱的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又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意味。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让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也为其后世代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溪行叹》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自然界美的颂扬,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