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真陆海,声利之所阛。
向来山林士,往往去不还。
濡足未肯已,没身何足叹。
张侯翰林客,金龟著朝班。
生平用一指,谈笑起废残。
纷纷多卢子,名誉莫敢攀。
五十未云老,幡然归故山。
归来谢奔走,治此五亩园。
养树如养生,斤斧不浪干。
医花如医疾,察标见其源。
上有十围木,蓊然午阴宽。
下有百步荷,红鲜映清澜。
爽气日多佳,西山挂檐端。
安能九衢内,髀肉磨鞯鞍。
我今坐奇穷,进退坎井间。
违己恨纡辔,长饥思抱关。
当时彭泽令,四壁唯瓢箪。
折腰未为辱,径去曾无难。
而我亦何者,栖栖犹强颜。
题张大丞明园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张大丞明园亭》
范飒的《题济南城西张寺丞园亭》,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张大丞归隐生活的美好画面,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诗的前两句“园林再到身犹健,官职全抛梦乍醒”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繁华都市中的所见所感。他再次来到这座园林,身体虽然尚好,但心中已不再被官场的功名所束缚,刚刚从梦中醒来,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反衬出人的内心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境界。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的情感逐渐发生变化。“惟有南山与君眼,相逢不改旧时青”一句,将南山与张大丞相提并论,象征着忠诚与坚守。尽管世事变迁,但张大丞与南山始终如一,保持着那份最初的纯净与坚韧。这种对比,既体现了张大丞的品质,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京华真陆海,声利之所阛。向来山林士,往往去不还。”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喧嚣与争斗。在这个看似繁华的城市里,真正的心灵归宿却如同大海般深不可测。相比之下,张大丞选择了归隐山林,远离尘嚣,过上了真正的生活。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题张大丞明园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它不仅赞美了张大丞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