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其二 和齐仙留春

嫩绿成堆。
朝来红紫,都在莓苔。
方见春来,又闻春去,暗里谁催。
人生易老何哉。
春去矣、秋风又来。
何似云溪,长春日月,无去无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梢青·其二和齐仙留春》是宋代诗人程珌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程珌(1085—1147),字正心,号南溪,江西上饶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词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入诗,善于捕捉自然界细微的变化,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出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嫩绿成堆。朝来红紫,都在莓苔。方见春来,又闻春去,暗里谁催。”
  • 译文:春天来了,万物生长,嫩绿的植被堆积如堆,朝来的红紫色花朵和紫罗兰,都落在了莓苔之上。刚刚见到春天来临,却又听到了它即将离去的消息。在这不经意间,是谁在默默地催促着这一切的发生?
  1. 艺术特色与创作背景
  • 艺术特色: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面对四季更迭时的感慨之情。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岁月流转的无奈。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当时程珌任秘书省校书郎。他在京城任职期间,经常有机会接触皇家收藏的古籍,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他游历江南多地,对自然景观有着深切的感受,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诗作中。

《柳梢青·其二和齐仙留春》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能力,也体现了他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