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二 癸巳自寿

底事中秋无月,元来留待今宵。
群仙拍手度仙桥。
惊起眠龙夭矫。
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
西兴渡口几魂消。
又见潮生月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 其二 癸巳自寿》是唐代诗人程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歌:

  1. 作者简介
  • 程珌,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底事中秋无月,元来留待今宵。群仙拍手度仙桥。惊起眠龙夭矫。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西兴渡口几魂消。又见潮生月上。

  2. 诗歌赏析

  • 中秋无月:诗的开头“底事中秋无月”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之夜未能见到圆月的遗憾。这种设定为下文的描写提供了背景。
  • 留待今宵:这句表达了月亮有意留到今夜才出现,增加了诗意的神秘感和期待感。
  • 群仙拍手度仙桥:这里的“群仙”象征着天上的仙人,他们拍手通过一座桥,暗示着天界的神仙与人间的联系。
  • 惊起眠龙夭矫: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龙被惊醒后腾空而起,形象地展现了中秋之夜天空的壮观景象。
  • 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灵槎指天上的船只,这里指的是神舟;八月江潮则描绘了中秋时节江南特有的水乡景色。
  • 西兴渡口几魂消:表达了诗人在西兴渡口看到江潮涌动时,心中的情感波动,如同魂魄都消散一般。
  • 又见潮生月上:结尾再次提到潮生和月升,强调了中秋节夜的美丽和诗人对此的感慨。
  1. 主题探讨
  •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中秋之夜的描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宇宙的奥秘,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 诗中的“群仙拍手度仙桥”和“惊起眠龙夭矫”等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西江月·癸巳自寿·其二》是一首充满深意和美感的古典诗词。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这些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