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山下万人家,隐隐烟霄隔海霞。
石上仙书留鸟迹,碗中佛供落天花。
参云台树寒阴直,照日旌旗暖影斜。
遥想铃斋无别事,只缘风景费才华。
寄台州使君五首 其三
介绍
舒亶并未创作《寄台州使君五首 其三》。实际上,这首诗出自宋代文人舒亶的作品,名为《寄台州使君五首》,共五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作者简介:舒亶,字子宣,号无闷,北宋时期人,是一位文学家和官员。他的文学作品以抒情言志为主,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及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作品原文:尽日书齐无案牍,有时佳客上云霞。清心自照江湖水,和气长开草木花。千里裤襦歌不足,万家弦管思无斜。笑谈坐觉仙风远,空卧秋山老岁华。
诗意赏析:此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尽日书齐无案牍”,展现了诗人远离尘世纷扰,专注于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第二句“有时佳客上云霞”,形容偶尔与友人相遇于云霞之中,增添了一份诗意与浪漫。第三句“清心自照江湖水,和气长开草木花”,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第四句“千里裤襦歌不足,万家弦管思无斜”,通过对比表达出即使是简朴的生活也足以让人感到满足,而音乐之声则更加凸显了和谐与美好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笑谈坐觉仙风远,空卧秋山老岁华”,将诗人置于高远的意境之中,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态度和对岁月流转的淡然接受。
创作背景:舒亶生活在一个政治相对清明的时代,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对国家治理的关心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这首诗可能是舒亶在某个秋天或某个特定的节日所作,用以表达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艺术特色:舒亶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既具画面感又富含哲理。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
文化影响:舒亶的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广为流传。他的作品中体现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虽然舒亶并非《寄台州使君五首》的作者,但其作品《寄台州使君五首》本身是一首充满意境的文学作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其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