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叹二首 其二

怡颜今得盼庭柯,黄鸟啼边绿荫多。
回叹此生肝肺涸,只因雕篆损天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叹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与元稹齐名,对中国乃至日本、朝鲜的文学影响深远。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以现实主义风格闻名,其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
  • 生平成就:白居易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其诗歌也在日本和朝鲜等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的诗歌题材广泛,从描写自然景观到反映社会现实,无不涵盖。语言平易通俗,使得他的诗歌易于传颂,深受百姓喜爱。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展示:《自叹二首·其二》,这是白居易晚年之作,表达了他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 译文解读:诗中写道“形羸自觉朝餐减,睡少偏知夜漏长”,反映了诗人身体日渐衰老的无奈。“实事渐消虚事在,银鱼金带绕腰光”,则描绘了他虽身披金银首饰,但内心空虚的状态。最后一句“二毛晓落梳头懒,两眼春昏点药频”,形象地表达了他的孤独与无力感。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自己生命状态的无奈和悲哀。他通过自身的经历,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艺术特点:白居易的诗歌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善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深入浅出的艺术手法使得他的诗歌既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又不失深度。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白居易的诗歌创作是在唐朝晚期,一个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亲历了国家兴衰的变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的诗歌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 个人经历:白居易的一生中,经历了多次仕途的起伏。他曾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高位,也曾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排斥。这些经历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其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性,也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1. 与其他诗人的比较
  • 与陆游的比较: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许多作品表达了对抗金侵略的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相比之下,白居易的诗更多体现了个人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两者虽然关注的对象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
  • 与宋祁的比较:宋祁的诗作则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生活和艺术追求。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而白居易则以其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主义精神著称,两者在风格上呈现出明显的对比。
  1. 现代影响与传承
  • 文化影响:白居易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研究唐代文学不可或缺的资料之一。
  • 教育意义:在现代社会,学习白居易的诗歌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如关注民生、坚持真理等,都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借鉴。

《自叹二首》不仅是唐代白居易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至今仍激励着无数读者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