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十日

万绿枝头一叶黄,秋风恰则到林塘。
晚云更作潇潇雨,拾得人间一夜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秋后十日》是宋代诗人舒邦佐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舒邦佐,南宋人,字子开,号双峰,生于宋绍兴六年(1136年)十二月初八。他出身文学世家,有深厚的诗词功底。其一生经历了从进士至知州再到致仕的多个阶段,最终在嘉定七年(1214年)逝世,享年七十八岁。
  2. 诗歌原文
    暑欲谢时偏更毒,凉生初夜便成秋。
    西风袅袅作新凉,便好乘风上葛陂。
  3. 诗意赏析:《立秋后十日》描绘了立秋节气后十天的景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秋季的独特韵味。诗中“暑欲谢时偏更毒”表达了炎热天气依然存在的感受;“凉生初夜便成秋”则传达了夜晚凉爽带来的秋天之感。此外,“西风袅袅作新凉”形容秋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而“便好乘风上葛陂”则是说此时正好适合外出游玩,如登上葛陂观赏秋景。
  4.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大约在12世纪,具体为南宋时期。在那个时期,文人墨客经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审美体验,而舒邦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中自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立秋后十日》不仅是一首反映季节变化的诗,更是舒邦佐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一次深刻抒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