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蒙蒙来,花时昏昏过。
山深多悲风,闭户祇欲卧。
此村无杜鹃,不知桑叶大。
滩声自不恶,赖此洗尘堁。
晓闻晴鸠呼,云阴似将破。
故园何时归,麦饭出舂磨。
阴雨几月馀三月初一日闻鸠鸣有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阴雨几月馀三月初一日闻鸠鸣有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细雨绵绵的景象,通过描写自然界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阴雨几月馀”直接点明了诗题中的“阴雨”,说明这段时间持续了很长,可能已有数月之久。这一句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即一个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接下来,诗人用“馀”字来表达时间上的延续,突出了这种天气的持久性。
次句“三月初一日”则具体到了具体的日期,从三月开始算起,这一天应该是春季的第一天。这里的“初”字不仅指代了时间的开端,也隐含着希望和新生的意味。同时,“三月初一日”与上文“阴雨几月馀”形成了对比,展现了天气转暖、春意渐浓的景象。
第三句“闻鸠鸣有作”则是诗人在听到鸟鸣声后所做出的反应。在这里,“鸠”指的是布谷鸟,是一种常见的春日鸟类。它的叫声常常被用来比喻好消息或者春天的到来。诗人听到布谷鸟的叫声,联想到春天的到来,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里的“有作”意味着诗人随即进行了写作或者吟咏的行为。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连绵的阴雨、温暖的春风、清脆的鸟鸣。这些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不仅表现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