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七

草涨一湖绿,天四山青。
这千年里,几多兴废不容声。
无分貂金佩玉,不梦歌钟食鼎,何处有车旌。
便念旌阳剑,枉自染蛟腥。
生诸葛,少马援,尚云萍。
醉乡日月,飘然身世付刘伶。
知道东门黄犬,不似西山白鹭,风月了平生。
起来忽清啸,惊落夜潭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其七》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该作品以中秋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创作颇丰,尤其在诗词方面成就卓著,其作品风格豪放不羁,富有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词的原文
    十三夜,同官载酒相别,不见月作,怪事广寒殿,此夕不开关。
    林间乌鹊相贺,暂得一枝安。
    只在浮云深处,谁驾长风挟取,明镜忽飞还。

  3. 词的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本词主要表达了一种人生哲思,即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有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 艺术特色: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首先,它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如“乌鹊相贺”、“明镜忽飞还”,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其次,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浮云深处”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和挑战,而“明镜”则象征着智慧和洞察。最后,词的节奏和韵律也处理得很到位,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词的赏析与鉴赏
  • 情感表达:从词中可以看出,作者苏轼在经历了政治上的挫折和个人生活的困顿后,仍然保持着一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艺术风格:本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豪放派的壮阔气势,又有婉约派的情感细腻。这种风格使得本词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 词的影响与评价:本词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宋词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在后世也被广泛传颂和研究。许多学者认为,本词是苏轼诗歌创作的高峰之作,代表了他个人风格的独特之处。此外,本词中的一些诗句也被后人广泛引用,如“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等,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名句。

《水调歌头·其七》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苏轼个人风格的重要体现。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本词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通过对本词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苏轼作为一位伟大文人的博大胸怀和卓越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