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之才宿孔溪亭驿早行

孔忧宁暖席,刘髀不禁鞍。
夜永无归梦,山深正苦寒。
行钲催早发,晨鼎荐芳酸。
谁识驱驰意,忧民万事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徐之才宿孔溪亭驿早行》是冯山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1. 诗歌原文
    孔忧宁煖席,刘髀不禁鞍。
    夜永无归梦,山深正苦寒。
    行钲催早发,晨鼎荐芳酸。
    谁识驱驰意,忧民万事端。

  2. 作者介绍

  • 冯山,宋代诗人,其作品广泛涉及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 情感表达:通过“孔忧宁煖席,刘髀不禁鞍”两句直接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
  • 自然景观:诗中对夜晚和清晨的景象进行了生动描绘,反映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感受与思考。
  1. 写作背景
  • 虽然具体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政治或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和思考。
  1. 历史意义
  • 《和徐之才宿孔溪亭驿早行》不仅展示了冯山作为诗人的文学成就,也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和徐之才宿孔溪亭驿早行》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丰富情感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更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特征。对于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欣赏古典文学的佳作,也是理解那个时代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